
當個體在面對職場壓力情境時,在生理上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尤其是在血壓、心率及內分泌等方面會有顯著的變化,而且可以通過醫學儀器加以檢測,生理反應嚴重時還會導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免疫力下降,最終引發身心疾病等。那么,對于職場人士而言,職場壓力下常會引發哪些生理疾病呢?
比較常見的疾病有如高血壓、心臟病、胃潰瘍、結腸炎等,偶爾也時常會發生如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失眠等生理反應,當然這些生理癥狀也可能是由其他因素所引起,但多與壓力因素有關。
壓力除了會引發生理癥狀上的反應外,還可能引發系列的心理反應,最常表現為情緒上的反應,如焦慮、抑郁、無助、壓抑等,除此以外,還可能表現為某些情緒癥狀,如經常動怒、嚴重焦慮、意志消沉等,就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事務也難以集中注意力,所以可以通過個體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緒與行為表現也可以識別自身的心理壓力,我們通常也可以通過了解個體的常見情緒反應來了解其承受壓力的情況,如當一個人對自身的外在形象、社會事件以及以往感興趣的事情都不再留意和關注時,這往往可以初步判斷個體當時的心境處于抑郁狀態,有時會可以通過某些行為表現來加以識別壓力狀況,如當一個人總是感到記憶衰退、遇事猶豫不決、愁眉苦臉、唉聲嘆氣時也可以識別壓力狀態,當然我們識別壓力的主要依據還是情緒狀態,其中以內疚、自責、冷漠、無阻為最常見的情緒狀態。通常情況下,心理變化與生理反應是密不可分的,相互制約的,除了情緒因素外,某些疾病、藥物等生理反應也可能成為壓力的來源,如經常生病的人在心理上出現異常的可能性也比較大,特別是在情緒與行為表現也最為明顯。
總之,職場壓力的來源是多方面,最明顯的會表現在情緒方面,同時情緒也反過來會成為影響壓力狀況的重要因素,所以做好職場人士的心理減壓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如最近發生的殲十五戰斗機總負責人的英年早逝就是其中的典型,這再次為職場人士高度集中的“過勞死”現象敲醒了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