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眠問題是如今的職場心理咨詢中最為普遍的健康困擾,造成人們失眠的問題總是千篇一律,如壓力過大、環境太吵鬧、孩子的煩心等。人們不是無法入睡,就是睡不好,要么就是睡了卻不解乏,休息不夠,白天自然沒有精力全身心投入工作。在解決晚上睡不著的問題之前,先要指出的是,我們對于睡眠的一般認知不一定正確,而且存在很多的誤解。
1.每天最少睡8個小時?
每天睡眠達到8個小時就達到飽和狀態的認知并非完全正確,應該因人而異。在歷史上,拿破侖每天只需4個小時的睡眠,而愛因斯坦則每天需要長達11個小時的睡眠才能經歷充沛。民間也有著“午睡3分鐘抵過夜晚3小時”的說法,雖然夸張,但卻可以說明,我們的睡眠是有其規律的,每個人所需的睡眠時間也不一樣,應該找到自己的睡眠節律,讓我們的睡眠有其效率。
2.應該在11點之前入睡?
這個時間其實來源于人體肝臟的休息規律,因為此時是肝臟的排毒時間,人在休息狀態有利于人體毒素的排出。但這也不是每個人都一樣的,根據每個人不同的生物鐘,肝臟的排毒時間會隨之調整,只要我們有一個穩定的生物鐘,每天在固定時間休息,固定時間工作,并不會妨礙肝臟的排毒,所以不一定要在11點之前入睡。
3.躺在床上一樣可以得到休息?
當我們晚上睡不著時,雖然著急,但不會輕易放棄努力,會選擇繼續躺在床上,醞釀著睡意,實在不行就會安慰自己:躺著也能得到休息。真的是這樣嗎?其實從我們躺在床上準備入睡開始的二十分鐘之后,如果你仍然毫無睡意,那么就應該從床上起來找點事情做,躺在床上只會讓你越來越焦躁,從而一夜焦慮失眠。
4.平時缺少的睡眠可以用周末補回來?
這種心理一度安慰我們能夠從疲憊中開始一天的工作,并且每天渴盼著周末的到來。身體缺少的睡眠可以補回來嗎?從生理上說,這是完全沒有科學根據的說法,而且,我們周末過度的睡眠只會導致晚上難以入睡,然后導致星期一精力不足,形成惡性循環。
5.保持室內黑暗可以幫助睡眠?
陽光其實是幫助我們建立一個合理生物鐘的真正工具,中國古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習慣不是沒有道理的,能否睡得好,關鍵不在是否有光亮,而是是否符合你的勝利規律。所以在白天,即使你把臥室里面密封的一片漆黑,仍然不能感受到夜晚睡眠的舒適和充足感,反而會頭昏腦脹,精神恍惚。所以即使晚上睡不著,也不要想著用白天補眠,盡量在夜晚睡眠,減少夜生活可以預防失眠問題、保障身體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