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嬰兒出生以后最早發展出的感覺就是皮膚覺、嗅覺和味覺,它是個體認識世界和自我保護的心理基礎,有助于維持嬰兒的正常生理機能和生長發育。其中,最發達的要屬觸覺,由于皮膚對外界刺激各部分的感受性的差異,所以相同的刺激作用于皮膚上的不同部位所產生的反應也各不相同,其中對外部刺激反應特別敏感的部位有嘴唇、手掌、腳掌等。如當刺激物接觸到嘴唇時常會發生食物性非條件反射,相同的刺激發生在其他部位則會出現防御性條件反射。
新生嬰兒在出生后不久其皮膚對刺激物的敏感程度已經和成人差不多,特別是在2個月的時候還可以在食物性或防御性的非條件放射的基礎上機械性條件發射,這種反射在第三個月末和第四個月初是會表現得特別明顯和穩定,另外新生兒的冷覺和溫覺也比較發達,對冷和熱的感受也非常靈敏,特別是對奶瓶里的奶、洗澡水過熱或過冷都會有明顯的反應,相關研究也已表明,當嬰兒90天的時候會對33℃和31.5℃的水溫產生明顯的分化反應。
除此以外,還有痛覺也是嬰幼兒早教護理中特別值得重視的地方,局部的疼痛感對嬰兒來說可能會發生全身乃至局部的反應,所以,盡量不要讓嬰兒產生疼痛的感覺,這會使嬰兒出現情緒上的不安狀態。
總之,在嬰兒出生初期盡管其他心理機能還沒有完全發育,但對于最初的感覺卻已接近成人水平,特別是在對嬰幼兒的日常護理中,應充分考慮到嬰幼兒的皮膚條件反射的形成,在動作上盡量保持柔和、舒適,以免因動作過度對嬰兒心理發展造成諸多負面影響,這就嬰幼兒心理保健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