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xtos"><legend id="axtos"><thead id="axtos"></thead></legend></output>

      <td id="axtos"></td>
    1. <acronym id="axtos"></acronym>
      <acronym id="axtos"><strong id="axtos"><address id="axtos"></address></strong></acronym>
    2. <big id="axtos"></big>

    3. 手機版本

      上海心理咨詢

      咨詢解答| 公益講座 機構分部| 招聘專區
      021-37621430
      當前位置: 首頁 > 彭瑞林解讀人生 >

      《彭氏格言》第二講

      時間:2021-04-08 10:14來源:上海神光心理咨詢中心 作者:上海神光心理咨詢 點擊:

      沒有一個孩子不愿意學習,沒有一個孩子不在意學習成績,更沒有一個孩子不想進步
       
      “沒有一個孩子不愿意學習,沒有一個孩子不在意學習成績,更沒有一個孩子不想進步。”可能這句話顛覆了許多家長對孩子的認知,很多人并不認同這個觀點。
      有人說,我的孩子從小就貪玩,成績從來就沒好過,也從來就沒見到他認真學習過,從小到大都這樣。
      也有人說,我家孩子啊,在家里從來不做作業,從來不學習,回家就玩手機,玩游戲,您讓他停下來或是想讓他幫助干點活,他一會說:等一會兒,馬上就好;一會說:再過一分鐘、或是再過五分鐘、要不就是再過十分鐘,結果是半個小時、一個小時也見不到人。
      還有人說,我家孩子的老師都是這么評價他,有學習能力,但是就沒把心思放在學習上,如果能把心思放在學習上一半,孩子的成績肯定了不得。
      更有人說,我家孩子考試成績特別糟糕,但是,每次考完后他一點都不在意,還高高興興地,快快樂樂的,感覺考試跟他一點關系都沒有,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感覺就像死豬不怕開水燙。只要有一點不開心就說,您信不信我不去上學?您信不信我就不去考試?我就喜歡玩游戲,我就愿意頹廢,我就是這樣的人,您還能把我咋地?
      所以,家長們就根據孩子以上的種種表現判斷孩子根本不在意學習成績。
      有一次,在寧波,一個媽媽也不認同我的觀點,跟我說她家孩子除了玩,什么都不愿意做,就是不喜歡學習。
      我問:那孩子做什么?
      她說:玩游戲,玩手機,天天抱著ipad、從不做作業。
      我話頭一轉,說道:我想冒昧問您一句話,您是什么文化程度呢?
      大專。媽媽說。
      那您現在在同批入職的大專生里面,您是領導嗎?收入怎么樣?
      不是,普通員工,收入一般吧。媽媽很認真地回答。
      那您為什么不做領導呢?
      媽媽說:沒有機會。
      我問:是沒有機會,還是您不想。
      媽媽說:沒有機會,我也不想。
      我說:錯了,沒有人不想當領導,人性就這樣,都希望自己能夠得到別人的認同和尊重,都希望自己能夠超越他人,也希望自己有能力領導他人,現實中,您可能發現自己的自信度、能力和魄力上都差那么一點,所以,很多時候不敢去爭取,不敢拋頭露面,久而久之,您就認同了自己這樣也很好,但是,這個認同不是您發自內心的接納,是您沒有辦法,可以說是“無奈的接納”,您覺得有道理嗎?
      她說:好像是這個樣子的啊,內心隱隱約約有點不甘。
      我說:是的,但是,您在外人面前會說,我不愿意當官,太操心了,最容易得罪人了,我覺得現在這樣挺好。
      媽媽說,對對對,我就這么說的。
      我相信,所有人都想活得有模有樣,都想在別人面前有身份有地位,說話有分量,被別人尊重。每個人都想光宗耀祖,衣錦還鄉。沒有一個人不愿意進步,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有誰敢說自己就想一輩子做一個草根,就想做一個底層的人,就想做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呢?
      大人是這樣,孩子也是這樣。
      所以,很多時候家長看到的不一定是事實,家長認為的也不一定是對的。我們經常都會被孩子的偽裝、假象所蒙蔽。
      現實中一輩子都是普普通通的人非常多,難道這些人沒有奮斗過嗎?不是的,他奮斗過,也努力過,但是最終還是退回來了。為什么?
      其實,上帝是公平的,他會給每個人最少一到兩次機會改變自己的現狀。
      這個機會抓住了,就肯定成功了。沒抓住的,那就是兩種情況,要么就是沒有識別機遇的能力,要么就是沒有能力抓住他。
      我的一個朋友的哥哥是一個開發區的正科級干部,開發區的工資特別高,五六年以前就拿到了15000左右的工資,他家是150多平米海景房,兩輛車,一輛寶馬一輛奔馳。
      他每天上班,也就是報個到,然后回來坐在自己家的陽臺上喝茶,一喝一天。生活看起來特別愜意。
      有一天我和朋友去拜訪他哥哥。朋友說,哥哥小日子過得可舒服了。
      哥哥也嘿嘿一笑,說,就是啊。
      隨著話題的深入,我感覺他哥哥的生活并不是他說的那樣愜意。
      他說:我現在年齡不小了,也不太想再往上走了,感覺現在的生活挺適合我的。然后話頭一轉:彭老師,您覺得我這種想法對不對?
      我看著他哥哥好久,說了一句話,我感覺您有種不甘心的感覺。
      他說:沒有哇,我現在真的很好。
      我說:通過交流,我能夠感覺到您這個人真的很優秀,很能干,但是,您對自己的現狀并不是很滿意。
      他說:為什么,我覺得可以??!
      我說:我敢說,您以前很認同自己的能力,在您的事業一帆風順的時候,目標絕不止是現在這個位置,您應該可以更高。
      但在往上走的過程當中,可能會出現一個機會(或機遇),以您的聰明才智絕對能夠抓住,但是機會也是挑戰,也是壓力,沒想到的是這個機會給您帶來的可能是一種深深的無力感。這種無力感會讓你很沮喪,您說不清是為什么,但是讓您很不舒服,您堅持一段時間后,發現自己是在堅持不下去了,就會退回來。修養生息一段時間,再往前走,走一段時間以后,突然發現那種無力感再次出現。然后,您又退下來修身養息......
      多次嘗試無果后,最后您可能會放棄這種努力的嘗試,您會這樣安慰自己,我為什么非要這么要強呢?為什么非要把自己搞得這么累呢?我現在這樣不也很好嗎?
      當自己開始接納自己的現狀時,您發現這個感覺還不錯,很舒服,所以您就很安逸停留在這個狀態。這個狀態看似很安逸,看似是您接納了,其實是一種“無奈的接納”,以您要強的性格,內心絕對還有一種隱隱約約的不甘心。
      只要您是真的發自內心的接納自己的現狀,我相信您是真的會很快樂!
      說完以后,他足足盯了我三分鐘,說道:這么些年沒有人能說出這么些話,彭老師,您真厲害!您簡直就像看到我的整個過程。
      我只是想讓大家通過這個案例來反思自己看到的孩子。
      沒有人不希望被人關注,沒有人不希望獲得別人的認同,沒有人不希望獲得別人的肯定。因為只有獲得別人的關注、認同和肯定,才覺得自己有價值。
      我們的價值不是自己說了算,是別人在評判,只有別人給了你價值,你自己才有價值;別人給了你價值,你自己才有成就感。
      學習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桶金”。他人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學習。他沒有能力從別的地方去獲得別人的關注,肯定,認同,價值,他只能從學習當中去獲得,通過學習成績來證明自己。所以,不會有哪個孩子不想學、不愿意學、不在意成績。
      如果我們看到了孩子不在意學習成績,那一定是他在學習上已經出問題了。比如很多孩子本來學習成績還行,突然談戀愛了,或開始依賴手機了,或開始打扮自己了,或開始穿奇裝異服。比如還有的孩子,說一些別人不敢說的話,評論別人不敢評論的事情,以前從不跟老師對著干的孩子,現在開始跟老師對著干了,都是在學習上出問題了。
      他們不知道如何處理學習上的問題,又想得到別人的關注,于是,只有通過奇怪的穿著打扮,通過特殊的言行獲得別人的關注。他們認為這種方式獲得的關注也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自己的價值。
      如果你發現你的孩子不是那個很在意學習成績的人,不是那個很想學習的人,也不是那個很想進步的人,你就要注意了,孩子可能出問題了。
      這種問題的根源一般出現在我們愛孩子的過程當中,對孩子的引導和互動出現錯誤而導致的一種結果。很多家長自以為是,認為自己懂孩子,其實對孩子的理解和認知與事實的真相相差十萬八千里。
      所以,家長一定要堅信自己的孩子想學習,想進步,也在意學習成績,如果他一旦沒做到,說明孩子可能遇到什么問題了,一定要幫孩子找到原因,而不是自作聰明的講一番大道理或對孩子進行指責。家長正確的做法是,理解孩子并幫助孩子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