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生:彭老師您好,我記得您說過,給別人東西或者給別人幫助時,都應該是不求回報的。那么同樣道理,別人送我禮物時,我是不是可以隨便接收呢?
彭老師:我先講一個例子,就是我家孩子剛上班的時候,剛去了沒多久,她們另外一個部門的經理,就說要請她吃飯,然后還說要給她一個大紅包。孩子就問我:“爸爸,他請我吃飯我去不去?”我說:那個經理是異性嗎?孩子回答:是的;于是我說:“是可以去,但是必須帶著自己比較要好的同事一起去,如果沒有同事陪同,真正不要自己一個人去。
孩子問:為什么?我說:你們剛認識不久,真正避免單獨相處的機會,自我保護意識還是必須有的;至于紅包那是真正不能要。”孩子說:“為什么?”我說:“他有什么理由給你一個紅包?”孩子說:“比如說同事,新同事。”我說:“OK,每個新同事剛來的時候他都給紅包嗎?那倒沒有,孩子說;既然不是每個新來的同事都有紅包,那么這個紅包你同樣不能接受;如果每個人都有,你也可以接收,但是如果是大紅包那還是不能接收。”孩子說:“為什么大紅包不能接收?”我說:“他給你大紅包的目的是什么?有一句話叫——無事獻殷勤,非奸既盜。我們不能把人想的太壞,但是自我保護意識必須要有。那么既然人家給你送禮,目的是什么?對吧?這個我們必須要知道。”
也許他是看到你的漂亮、也許是因為你的工作能力,也許他是想認識你、也許他是善意的、但是,因為你們的時間太短,他的行為都有點倉促,所以,爸爸建議你還是謹慎點好。孩子覺得我分析的有理,然后就委婉的拒絕了經理的邀請。
我以前是曾經說過:我們付出,我們送給別人東西,我們不能帶有任何目的,這句話說的特別對,但是這句話只是針對我們自己,而不是針對別人。我們不能說我送你東西,或者說我去做任何事情,我都帶著一個回報的目的。不是的,我們不能帶著這樣的目的去做事,但是我們不能按照我們的標準去要求別人,就是說你送給我東西你也不能帶著任何目的,不是這樣的。
這是做人的一種境界,做人的一種修為,所以不能對我說過的話斷章取義。就像我經常所說的,“我不敬人,是我無德”,那么人家不敬我,我不能說是因為人家無德;“我不容人,是我無量”,那么人家不容我,我不能說是人家無量;“我不助人,是我無善”,那么人家不助我,我不能說是人家無善。我不能用我的標準去要求別人,我只能要求我自己。明白了嗎?
學生:明白了,謝謝彭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