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生活或工作中,有些事做得盡善盡美是一種值得夸贊的好品德,但過度追求完美則會適得其反。研究表明,完美主義者存在一定的心理缺陷,他們用高標準要求自己,但往往達不到理想中的目標,進而無法接受自己,也無法接受自己在完成過程中犯下的過錯,因此很難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在以后得到提升。另外,完美主義者在遇到困難時或無法達成目標時,更容易引發焦慮情緒,嚴重的會導致焦慮癥。
1.過分擔心出錯,無法從過錯中得到提升
完美主義者非常擔心自己會出丑、出錯,他們認為任何一個小細節都是自己能力和實力的體現,即使在用完餐的情況下也不允許自己餐具臟亂不整,這樣的一步一驚心可能會演變成對自己的懷疑、不確定,于是就會反復做同一件事,反復進行檢查;如果自己的小心翼翼還是沒有避免錯誤的產生,他們就會想盡一切辦法去回避或是去掩蓋自己的錯誤,因此很難從錯誤和失敗中吸取教訓、得到成長。我相信2月18日這天大家最關注的就是復旦大學投毒案的宣判直播,檢察官在控訴中提出對林森浩的動機困惑時,林森浩表情淡然地解釋:可能是自己對錯誤的認知不夠吧~檢察官在控訴中還提到,黃洋過世后林森浩從始至終沒有向其家人表達一絲歉意證明他至今仍無悔悟,是的,林森浩就是一個典型的完美主義者。
2.過高要求下,達不到理想目標,容易引發焦慮
完美主義者給自己定下的目標在普通人眼中總是高不可攀,即使他們知道注定無法收獲成功,但還是選擇生活在焦慮、擔驚受怕和希望破滅的黑洞里。他們希望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要完美無缺,因此會傾注自己的全部精力,他們往往有很強的占有欲和控制欲。事情沒完成前就會有很強的焦慮感,覺得渾身不自在,會很有原則地做好每天布置好的工作,沒有拖延的習慣,也正是這種習慣會讓他們遇到突發事件而耽擱手頭事務時會顯得緊張不安。與別人共事,一旦別人達不到自己心中的標準就會如坐針氈,一定要自己親手做到滿意為止,焦慮癥的產生就無法避免。
上海心理專家建議,盡早調整心態走出完美主義的誤區,走出焦慮。如果你自己已經嘗試了許多辦法都沒有任何作用,請盡早尋求專業的心理機構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