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試焦慮是青少年學生常見的情緒問題,考試焦慮的發生固然與考試情境有一定的關系,但最終起決定性作用的還在于個體內在的心理因素,特別是作為一種負性的情緒狀態,需要得到及時的自我調節才能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和考試成績,那么,常見的自我調節方法有哪些呢?
1、情緒宣泄法
眾所周知,考試焦慮的發生是由考試情境所引發的,必然會伴隨產生負性情緒狀態,如面對考試壓力,很多學生倍感壓力,而且這種壓力源并非僅僅只是考試本身,還有如同學和老師的看法、家長的期待以及自我評價等諸多方面,所以,考試壓力其實是多種心理壓力的累積,也是某些負性刺激共同作用的結果,當面對這些累積的壓力和負性情緒的時候,個體的心理壓力是需要得到及時宣泄的,所以情緒上的宣泄有助于疏導這些不良情緒,常見的宣泄法有如聊天、哭泣、寫日記、K歌等。
2、自我暗示法
積極的自我暗示有助于增強個體的自信心,克服因自信心不足所致的各種焦慮與抑郁情緒的發生,當面對考試壓力的時候,不妨每天早上起床時、出門時、走進教室時多給自己一些積極的心理暗示,這些都有助于增強個體的自信心,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因考試所致的各種焦慮情緒的發生。
3、音樂療法
音樂有助于調節人的情緒與行為,不同的音樂能使人感到放松,也能使其生理與心理節律發生改變,如圣潔的音樂有助于凈化人的靈魂,開闊眼界;舒緩的音樂有助于給人以安全感、舒適感;優雅的古典音樂有助于增強個體的記憶和注意力;浪漫的音樂有助于激起惻隱之心等等,在考試這種焦慮情境中,適當聽一些高雅、舒緩、浪漫的音樂能有助于調節個體的情緒狀態,也是不錯的緩解考試焦慮的方法。
4、食療法
食療法就是一種通過改善飲食結構來調節情緒的方法,臨考前面對能量消耗大、用腦多度等特點,需要真正限度地補充營養,這是考前老師和家長都反復強調的營養問題,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緩解考試焦慮的有效方法。
總之,考試焦慮的發生是正常的心理現象,除了考試情境有關外,與個體自身內在的某些心理因素也密切相關,在正常狀態下當考試情境消除后,這種焦慮情緒也會隨之緩解或消失,但在考前做好相關的自我調節還是非常有必要的,上述三種方法不妨一試!